一、高寒列車
低溫是影響高寒地區高鐵運行最主要的氣象因素。為滿足-40℃運行的設計要求,世界上最“抗凍”的和諧號CRH380B型電力動車組在車廂連接處,為飛馳的高鐵“羽絨服”緊緊拉上“拉鎖”。
高寒動車組有兩方面的技術創新:一是密封型的開閉結構,自然通風、密封型的設備艙,能保證冬季多雪天氣設備艙中不會大量積雪;二是對制動系統、電器系統、給水系統等進行低溫適應性優化設計,保證-40℃高寒環境下各部件能夠正常運行。
飛馳在哈大高鐵線上的CRH380BG
列控系統是高速鐵路的核心裝備,也是一個國家高速鐵路技術實力的具體體現。
我國研制開發了CTCS-2級、CTCS-3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,采用一次目標距離模式曲線監控列車安全運行,并廣泛應用于時速200 km及以上高速鐵路。我國列控系統由車載ATP設備、地面列控中心(TCC)、無線閉塞中心(RBC)、臨時限速服務器(TSRS)、ZPW-2000系列軌道電路、應答器等設備構成。
ATP設備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列車速度監督,使列車遵守最嚴格的限制速度曲線,在列車超速或越行時自動輸出制動。ATP設備必須具備處理一定范圍內因空轉、打滑造成的測速測距誤差的功能。
三、智能除雪
高鐵列車在嚴寒地區行駛時,會有大量冰雪卷入車輪。為了減少積雪量,鐵路部門把動車組兩側裙板從流線型變為直角型。為防止冰雪進入剎車制動片間,影響剎車效果,技術人員放大摩擦塊之間的間隙,讓小冰塊無法夾雜其中。
為了清除高鐵列車運行期間車身出現的結冰積雪,自主研發了 “高寒高鐵融冰除雪裝置”,通過低壓溫水噴掃方式,對動車組各重點部位全方位噴掃。
四、智能監測
自然災害及異物監測系統,能讓列車自動降速,避免險情發生。高鐵沿線設置了多個監測站,安裝有傳感器,通過通風口、紅外線掃描等方式,來判斷風速、積雪厚度等情況。如果以上數據超過標準數值,調度人員可及時向動車組發布限速、停車命令,讓動車組在險情前“止步”。
道岔間出現積雪咋整?不必擔心,有道岔融雪裝置“守衛”。該裝置采用電加熱方式和自動感溫、自動控制技術,能快速融化、烘干積雪。即使風雪交加,道岔依然轉換自如。
五、智能分析
充分運用“大數據”綜合分析高鐵線路設備變化,每天由專人采集設備數據并上傳至“云端”進行統計分析,再通過“數據流”發送至維修人員手機中,精準有效組織檢修。
每天清晨,在高鐵首發動車組發車前,高鐵確認車都要進行全線“試跑”。列車上安裝的6C檢測系統又被稱為“千里眼”,能自動檢測動車組受電弓和接觸網的性能狀態。
與此同時,在“云端”另一端,檢測人員通過查看分析6C檢測系統實時傳輸的影像圖片,可以及時發現接觸網設備有無缺陷,并第一時間通知維護人員消除隱患。
來源丨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